8月28日,炼铁厂3200m3高炉值班室内喜气洋洋,掌声阵阵,集团公司“攻坚克难,岗位建功”吨铁成本劳动竞赛冠军炉座的大奖被3200m3高炉团队一举夺得。 怀揣得之不易的荣誉,车间主任董龙果和他的团队内心都非常不平静。因为自2010年8月2日开炉以来,这是该炉座首次实现成本低于1750m3高炉,更是首次在吨铁成本劳动竞赛中获奖。 作为“龙头”高炉,这次成本突破可谓意义深远,不仅宣示已逐步甩掉重负,开始轻装前进,而且还有更特别的意义:在不得不走的“经济料冶炼”的新路上,其冶炼潜能与低成本趋向,将为集团公司的扭亏增盈注入强劲动力,在助推集团公司成功突围中发挥引领作用。 这三年“龙头”始终练内功 “针对先后出现的新状况,我们对高炉上下部、炉前的改进从未停止过……”炼铁厂炼铁技术研究所长李传辉介绍。开炉之初,由于原燃料条件较好,3200m3高炉迅速达产达效,各类经济技术指标一度有数项稳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名。而这背后是系统学习、精心操作、精细管理的付出,是一次次对装备改进、操作改善的探索。 “比如除尘系统的改进,以前的管道走向不合理,阀门布局也不太合适,这些细节若不改进,不仅影响生产环境,更会造成消耗升高……”谈起高炉的操作管理,董龙果如数家珍,他表示,经过三
|